1.古代关于水果的历史典故及古诗
成语:掷果盈车
典故: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古诗:
1. 清•吴伟业。《苹婆》:“汉苑收名果,如君满玉盘。几年沙海使,移人上林看。对酒花仍艳,经霜实未残。茂陵消渴甚,饮食胜加餐。”
2. 晋•傅玄。《枣赋》:“离离朱实,脆若离雪,甘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宜干。”
3. 宋•王安石。《枣》:“种桃昔所传,种枣子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才又良木。余甘人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秋盘中,快啖取餍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4.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影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桔,青荣;实如丹,夏熟;……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5. 唐•白居易。《荔枝诗十八韵》:“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桔得霜。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
6.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 宋•苏拭。《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庐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8. 宋•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维纱囊里水晶丸。可异大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9. 白香山《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树团团如盖,叶如冬青,花如桔而春荣,实如丹而夏熟,朵如葡萄,实如批杷,亮如红缯,膜如紫娟,肉白如冰雪,液甘如醴酪。”
2.关于荔枝的诗句和典故,都有哪些
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唐.白居易《叹鲁二首 》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
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
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内颁金带赤,
恩与荔枝青。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3.有关于红豆的诗词及典故有哪些
【诗词】
1、相思
(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另有版本为“劝君休采撷”.
2、相思子
(现代)万宽
相思数红豆,
一粒一偷笑.
可恨明月君,
却将赪颜照.
【典故】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4.古诗词中的‘章台柳’有何典故
章台柳:唐天宝年间,韩翃在长安停留,蒙李王孙宴请,席间与李王孙的舞姬相识,一见倾心,李王孙大度将舞姬柳氏赠与他,二人就此成婚。二年后韩翃及第,便留下柳氏,回老家省亲去了。谁知还未等韩翃回来,独留长安的柳氏便遇上了战乱,从此一别经年,就此失散。带到唐肃宗收复失地,韩翃便到处托友人寻访柳氏,一并带给她一袋碎金,并附《章台柳》。即流传后世的,"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然而,此时的柳氏,已嫁做他人妇。纵然情深,可时光不再,只得还诗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诗。
东京酒:东京即汴梁,元明时期称为开封.闽酒深红,如汴梁酒。予常在临洺关,向李浦珠索洺酒以饮闽人。咸曰:‘此酒魂也。
洛阳花:主指洛阳的牡丹花,因洛阳存有世界上最多品种的牡丹花。
5.求倾国倾城的典故和诗词
出处
《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示例
一个太真妃~。 ★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花月痕》第七回:“所选的人,横竖是那并州几个粉头,又难道又有个倾国倾城的出来?”
故事
古代学者在剖析我国历史时,曾列举“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飞燕”、“唐溺杨妃”四大美女倾国案例。他们用商纣王、周幽王、汉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别被苏妲己、褒姒、赵飞燕、杨玉环美色迷惑,不爱江山爱美人,骄奢淫逸,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女人是祸水”,她们足以“倾国倾城”。 在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别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诗句。这就是讥讽周幽王宠幸绝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废而亡国的真实故事。哲夫、哲妇,即明达、才智者。倾城,是指城邦覆灭。“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为城,智慧的妇人坏城”。 据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中“褒城县”条下载:“褒国,在县东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国是褒姒的家乡。汉中地方志又记,褒国故址在骆骆坪,今属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即所谓“倾城倾国”是倾覆邦国的意思。这就是“倾城倾国”或“倾国倾城”典故的出处。古人把西周灭亡的历史罪责强加在褒姒头上,显然有失偏颇。 后来,人们约定成俗,习惯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妇人容貌很美。这句成语已作为绝色美女的赞词,并无贬意。这里的倾,已不是倾覆之意,而应作为倾慕理解。倾城倾国是说全城、全国得人都倾慕其美貌。这就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褒姒的美貌应受到所有人的羡慕。女人艳丽何罪之有!唐代官居御史大夫的大诗人元稹当年路过褒城时曾有感而发,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栈息武侯征”的诗句。这位政治家和诗人把功业未就的哲夫诸葛亮和亡国人劫的褒姒相提并论,字里行间充满对这两位“哲人”遗憾及同情之心,这也是对那些历史学人所作的褒姒倾国结论的有力否定。
典故
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怀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了一首讽谕诗《李夫人》。
6.有关于红豆的诗词及典故有哪些
典故: 红豆,即海红豆,又称孔雀树、相思树,树高可达20余米,夏日满树银花,秋季果熟,其种子自然跃出果壳,呈朱红色,形似跳动的心脏,坚不可摧。
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
爱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
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
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南梁著名大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多情种子。
他好读书,经常爱寻觅风景幽美的地方作为他读书的去处。据说一次他到江阴颐山编修他的《昭明文选》,遇到了一位秀丽的名叫慧如的尼姑,两人一见钟情,可是他们身份悬殊,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尼姑,这在森严的封建礼制的束缚下是不可能成为眷属的。
慧如因此相思成疾而死,太子含泪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堂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后来红豆生长成树,红豆树因此又称为“相思树”。
相关诗词: 1、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3、天仙子 (五代)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4、贺明朝 (五代)欧阳炯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5、河满子 (北宋)晏几道 对镜偷匀玉箸,背人学写银钩。
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著春游。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
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问看几许怜才意,两蛾藏尽离愁。
难拼此回肠断,终须锁定红楼。 6、清平乐·再次前韵 (南宋)周密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
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 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7、红豆词 (清)曹雪芹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8、岁暮杂感十首 (清)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天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院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
转载请注明出处梅香苑诗词网 » 有关圣女果的诗词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