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美丽葵乡,幸福新会”为题 的诗歌20行以内 速度求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您从岁月中一路走来
写满了岁月曾经的沧桑
一次次的崛起 一次次的自强
勾勒出时代的篇章
一次次的飞跃 一次次的的奔腾
您终于站在了时代的前方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多少年
您依旧青春满怀
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
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在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麦浪滚滚吧天地染的金黄
在您那宽阔的池塘里
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
在您那郁郁葱葱的丛林里
到处是未来的栋梁
当新时代的钟声敲响
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您身上
我看见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座座倚天而立崭新的楼房
我看见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条条广阔笔直的马路通向远方
我看见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鸟儿在洁净的蓝天自由飞翔
我看见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人们幸福的微笑绽放在和暖的阳光
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纷斌的时代
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一个崭新灿烂的篇章
我们明白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我们的双肩将托付起您明天的希望
我们的双手将创造出您未来的辉煌
我的家乡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我深深爱恋的家乡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美丽的木鱼石烙印着您的名字
共同演绎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您创造着时代的辉煌
您养育了儿女的勤劳善良
狂风吹不折您挺拔的脊梁
霜雪也不能把您向前的脚步阻挡
我自豪您的光明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您把自己的梦想牢牢掌握
我自豪您的精神
勇往直前气势辉煌
我可爱的家乡啊
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都挽住您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您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我可爱的家乡啊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您把握住了新时代的舵航
您用速度 您用力量
把时代的奇迹开创
您用勤劳 您用智慧
开拓着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家乡啊 家乡
美丽葵乡,幸福新会
您永远充满希望
家乡啊 家乡
您永远繁荣向上
2.新会崖门炮台的历史资料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崖门古炮台位于新会崖门出海水道东岸的古井镇官冲村,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崖门古炮台雄踞新会崖山,倚山面海,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崖门大桥是跨越崖门水道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89米,跨度668米,桥下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跨度之大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之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3.崖门古战场的历史故事
景炎三年四月,年仅11岁的景炎帝病逝,由其8岁的弟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因高雷失守,*(石匈)州势难立足。枢密使张世杰以崖山可恃,再迁帝驾驻跸崖山。
崖山,在新会南端,濒临南海,山之西有银洲湖经此出海,而山嘴与对岸汤瓶山夹峙如门,故出海口称崖门。 崖门依山临水,港内可藏舟,形势险要。帝驾从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初七日启航,数百船舰,浩浩荡荡,向东南进发。至二十三日,始抵新会崖门。
张世杰奉帝驻跸崖山,大兴土木,建行宫三十余间,奉杨太后居中,曰“慈元殿”。同时伐木建军屋三千余间为营。其时,尚有民、兵二十余万,多居于舟中。行朝草市,诏达南粤四方起兵勤王。 当时,新会的士民闻宋帝驾幸崖山,纷纷勤王入卫。志书记载的有:中乐都新昌村的邓荣,在江西省广信任知府,被元军所破。及闻帝昺幸崖山,即奔归谒帝,卫主抗元。他在乡间募集民兵数千到崖山拱卫行宫。(崖门之战败后,被元军掳杀)。禄洞李宗月,原在封州任职,闻崖山行朝,便弃官回崖山,事奉幼主。得知军缺饷糈,毅然捐粮1000石,被诏充新会县水界提督,警戒自坡亭、官塘至外海一带海域。并分拨民兵入卫。文章都伍隆起,因三世受禄,因此以死报宋,亲率乡兵拒元。又贡米700石供军糈。后被叛将所杀。此外,有凌村陈元辅、陈英辅兄弟,献粟数千石饷军;水南村廖汝楫,出粟助师,起义勤王。还有香山县(今中山)马南宝,献粟千石饷军,并率义兵护帝;黄梁都赵若榉募集乡民数百为义兵,卫宋抗元。更有新会、中山、顺德以至钦州、廉州的水上居民(旧称旦民),组成乌旦舟师,袭击北兵水师。抗元战火,遍及新会外围的要塞通路。
然而,在强敌面前,不论是宋王朝的“正规军”,还是各地勤王的义兵;也不论是陆军还是水师,都是胜少负多,军事上不断失利、、据点不断被占。特别是这年(祥兴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信国公文天祥在海丰县五坡岭战败被掳之后,主要外援被消灭,崖山的宋军基地日渐处于元军的包围之中。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元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元军数万由闽入粤打败文天祥后,直扑新会崖山;元都元帅李恒也率兵船百余艘从广州驶到崖门海面,水陆夹攻崖山宋军。张世杰为死守计,焚崖山行朝草市,结大舟千余艘贯以大索,作一字阵。四周起楼如城堞,奉帝居中舟,决与元军死战。张弘范的陆军、水军汇集崖山、崖门,包围了崖门海面的宋舟,截断宋军往岸采柴草、汲淡水的路线,不断向宋舟军中炮轰和袭击。当时有千艘载满渔民义兵的乌旦船来援宋军,也被元水师冲跨,数千渔民落海,大部分壮烈牺牲。接着,元军又用小船满载茅草,灌以油脂,乘风纵火,直冲宋船,企图火攻连环船。但是宋军预涂坭桨于船蓬船身之上,火不能燃。张弘范以火攻战不克,又施诱降计。曾派出张世杰外甥韩新三到宋船劝降,遭到张世杰严辞拒绝。
二月初四日,张弘范又驱文天祥乘海船到达崖门海面,迫其写书与张世杰劝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给他,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滩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出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张弘范诱降失败,经过一番准备,二月初六日,发动向宋军总攻了。时值春雾朦朦,细雨霏霏。元军乘潮冲入宋军舟阵,偷袭宋将左大的战船,掳去左大。跟着又夺去宋军夏御史指挥的七艘战船,宋军军心动摇。加以翟国秀、刘俊等率兵船降敌,军中大乱。张世杰欲闯入中军救帝,但时已近黄昏,阴霾四布,咫尺莫辨,遂率16艘战船冲出崖门。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驱妻子赴海死,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遂背帝昺蹈海殉国。从官及宫人多随之投海死。事后,杨太后闻帝已投海殉国,亦赴海而死,南宋遂亡。第二天,崖门海浮尸10万,随波起伏,惨不忍睹。张世杰与苏刘义逃出海,欲走交趾(今越南)。五月间,舟至平章港(今阳江市海陵岛),遇飓风覆舟,葬身海中。
4.参观崖门古炮台有感
位于新会银洲湖出海处的崖门古炮台以前是海防要地,现在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崖门古炮台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崖门古炮台有着重要的海防功能,所以历朝都会都对崖门古炮台加以维护,所以现在的崖门古炮台是一个保存很好的景点。崖门古炮台共有24门大炮,呈十月形布置,到崖门古炮台旅游,看到这么整齐的大炮阵型,炮口面对大海,后面依靠崖壁掩护,想想一样这样的崖门古炮台对海防是多么的重要。后来的战乱让崖门古炮台的大炮只剩下3门,但依然不减当年的威风。到崖门古炮台旅游,去看看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看这个为中国海防做出贡献的崖门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位于新会崖门出海水道东岸的古井镇官冲村,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崖门古炮台雄踞新会崖山,倚山面海,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1958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来此视察,并指出“崖门古迹很有纪念意义”。
1961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崖门古炮台。1979年和1989年崖门古炮台分别被列为新会县和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崖门炮台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
在这里你不仅仅能看到古代的海防力量,还能看到美丽的景点,“门限石”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门限石”就是一个拥有一百多丈长的石矶,风平浪静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当涨潮的时候,巨浪凶猛的向岸上拍来,却被“门限石”阻挡,激起阵阵数丈高的海浪,可谓壮观。到崖门古炮台旅游是你不错的选择。